- 作 者 中共湖州市吳興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楊 勇
- 導 語:
- 導語:吳興區在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號召全區黨員干部職工發揮“八小時以外”服務群眾的積極作用,發揮自身特長,參與小區志愿服務工作,著力培育“有時間做志愿者”“有時間找志愿者”的良好社會風尚。
紅色黨課宣講、平安小區護衛、傳統文化傳承、便民健康義診、法律知識培訓……自我區開展家園志愿服務計劃以來,萬名黨員干部職工走進社區,組成“家園先鋒”“家園衛士”“家園文工”“家園醫生”“家園園丁”“家園顧問”六大類家園志愿者隊伍,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貢獻社區、服務居民,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提升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1.在陣地建設上。
先行探索家園志愿服務模式,在龍泉街道白魚潭社區建立試點。設立1個家園志愿服務總站,建立家園先鋒、衛士、園丁、文工、醫生、顧問等6個工作室,充實道德廣場地標、榜樣模范長廊等“N”個標識,建好家園志愿服務陣地。線上,利用微信公眾號、在職黨員QQ群、業主交流群等發布報到通知;線下,加強與聯系社區的市區兩級部門的溝通,精準對接報到有關事宜。安排專人進行接收、輔導注冊、提供預約服務,確保全員報到。探索“雙六”運作模式,建立6步管理法,即報到領卡“入社區”、集中建群“精管理”、分組劃分“揚特長”、公開承諾“亮身份”、踐諾積分“強考核”、評星定級“樹典型”;定制6張服務清單,針對6支家園志愿服務隊伍的專業特長,定制志愿服務清單。

2.在載體設計上。
將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更加緊密聯合。“家園先鋒”“家園醫生”以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特困老人、殘疾老人、老模范等五類老人為重點,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家園園丁”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為未成年人提供學科輔導、心理咨詢、文明禮儀、課外知識等服務,出現了“三點半學校”“小候鳥”暑期班等特色項目。“家園衛士”通過開展“破冰、護衛、代跑”三大行動,依托高校警務站、流動警務車等載體,進一步豐富平安元素,助推平安街區、平安校園、平安小區等“平安+”建設。

3.在機制保障上。
建立“聯席聯商”機制,不定期召集6大志愿服務隊伍牽頭部門,交流推進情況、存在問題及下步安排。在社區(小區)宣傳櫥窗開辟家園志愿服務專版,公開志愿者姓名以及家園衛士聯系方式,接受居民來電咨詢、信息反饋。利用主題黨日和路長制單位下沉服務日,集中開展文明城市聯建、社會治安聯防、便民服務聯辦、環境衛生聯整“四聯”共建活動。制定家園志愿服務積分管理辦法,明確積分標準、計分原則和結果運用,每名志愿者均有一份年度積分“身份證”,年中、年末召開家園志愿服務評議會,評選星級家園志愿者、最美志愿者。
1.注重堅持,讓“隊伍”越來越強。家園志愿服務是作為轉變黨員干部作風、提高為民服務意識的重要抓手。目前,已有近11000余名黨員職工干部進社區報到注冊,成為家園志愿服務的領軍力量。此外,街道、社區積極發動小區居民、吸納人員進入志愿者隊伍,發揮自身特長。通過堅持長效開展“爭做最美志愿者 文明創建再出發”“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等志愿服務活動,不斷積累壯大家園志愿服務隊伍的力量,用他們自身的感召力一批帶一批,帶動更多居民群眾提升自身素質、助力志愿服務。

2.注重激勵,讓“形象”越樹越牢。制定家園志愿服務積分管理辦法,根據志愿者服務內容、時長等綜合評議,評選出最美志愿者。通過大力倡導“最美”的價值導向,對最美志愿者、星級志愿者等先進典型進行宣揚,使他們的事跡和風采充分展現到廣大居民面前,充分發揮身邊最美的引領作用,有效增強典型激勵和示范效應。
3.注重需求,讓“品牌”越叫越響。家園志愿服務項目把如何解決居民群眾困難、疑難問題作為出發點,根據居民的實際需求制定志愿服務清單,成為廣受群眾歡迎的志愿服務品牌,對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發揮了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