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文明底色!嘉興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踏上新征程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一次對城市文明程度的檢閱,也是一次文明建設成果的展示。嘉興不負眾望,經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了蟬聯目標,再次把沉甸甸的榮譽攬入懷中。接過“四連冠”的接力棒,嘉興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日夜兼程。
當清晨的陽光灑向大地,美麗的禾城開啟了一天的“文明之旅”。公園里,早起鍛煉的人們有序進入各個區域,充滿歡聲笑語;斑馬線旁,行人靜靜等待綠燈亮起,來往車輛自覺讓行;走在街頭,不起眼的背街小巷煥發出嶄新的光彩,農貿市場也以清潔、有序、安全的新形象贏得市民認可……2018年以來,嘉興在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基礎上,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奮力攻堅,高水平全域化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奏響了文明和諧的華麗樂章。

全域創建構建美美與共大格局
創文廿載,砥礪向前。革故鼎新,換羽新生。嘉興人民從追夢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保持奔跑的姿態。從上到下、從干部到群眾、從城市到農村,處處都能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的強勁脈動。
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國含金量最高、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對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的最高評價。自2001年嘉興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目標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到2019年底,全市順利實現浙江省文明縣(市)全覆蓋,創建質量居全省前列;今年11月,市本級全國文明城市復查通過,嘉善縣、平湖市、海鹽縣成功創建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成為浙江省一次性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數量最多的地市;全市現有縣級以上文明單位2608家;現有縣級以上文明村鎮764個,建成率94.6%,比例領跑全省。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綜合性創建工作,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方方面面。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嘉興市注重統籌協調,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提升——
國家衛生城市連續三次通過復審重新確認,國家級衛生鎮創建比例達85.71%,居全省第一;加強病媒生物防制,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創新開展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B級街道建設的地市。

小城鎮綜合整治三年任務兩年完成,70個小城鎮全部通過省級考核驗收,26個小城鎮獲評省級樣板鎮;創建國家園林城鎮4個,數量居全國首位;“美麗城鎮”省級樣板創建項目開工率和投資完成率均居全省首位。
全市共建成3A級景區村莊45個,21條美麗鄉村精品線初具形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建成全國民主法治村(社區)14個、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215個、市級民主法治村(社區)619個,創建數量、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推進法治嘉興建設,開展掃黑除惡“十大專項行動”,榮獲平安建設“十五連冠”,奪取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率先實現縣級矛調中心建設全覆蓋……
內外兼修筑起發展“精神高地”
城市之美,在于環境之美、風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創業之美,來源于文明的溫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
嘉興提煉形成并大力弘揚“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新禾商精神,干部群眾爭先創優、追夢奔跑的精氣神不斷彰顯。今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嘉興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時間構建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24.6萬多名黨員干部沖在一線,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以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筑起精密智控、聯防聯控的“銅墻鐵壁”,全市50例患者全部治愈,1578例密切接觸者有效管控,38000名醫務人員零感染,104名援鄂隊員打勝仗、平安回,嘉興成為復工最早、經濟復蘇最快的城市之一,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通過創建文明城市,“文明”逐漸內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外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如今,在嘉禾大地上,到處涌動著善行義舉。
生前兩袖清風、無私奉獻,身后捐贈遺體的老黨員林春華;25年累計捐款70余萬元,讓700余人獲得幫助的八旬老人許順章;8次挺身而出挽救8條生命,勇者無懼的普通村民褚天榮;危急時刻從火場濃煙中成功救出多名婦女兒童的村干部吳曉東;突發疾病倒在工作崗位,捐獻全部器官的年輕醫生陳懌;面對24萬多元大額現金毫不動心,一分不少歸還失主的保安葉金龍;20多年在路口維持交通秩序,保障學生安全的“馬路校長”張志祥……聚沙成塔,一群人帶動一座城。
遇見美好,溫暖同行。目前,嘉興共有市級道德模范78人、浙江省道德模范16例17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6人;上榜中國好人榜58人、浙江好人榜238人、嘉興好人榜411人;評選了一批道德建設突出貢獻個人、勇猛精進好干部,各行各業推選了一批最美人物;朱麗華同志成為嘉興首位“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氣更加濃厚。志愿服務蔚然成風,全市已有注冊志愿服務組織7400余個,注冊志愿者人數達122萬余人,2019年累計向社會提供約913萬小時的志愿服務,志愿者與城市人數比例、志愿服務時長均位居全省第一,活躍志愿者人數位列全省第三;全市24.6萬名黨員,以“一員雙崗”“一編三定”入駐“微嘉園”、開展“三服務”;文明實踐志愿者也達到80.6萬人,2020年已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3.57萬場,服務群眾633.5萬人次,不斷擦亮“紅色志愿之城”的金字招牌。
以民為本繪就百姓“幸福底色”
“幸福感、獲得感”是城市文明創建的試金石。對百姓來說,身邊的美好變化是增強幸福感的“源泉”。堅持以民為本,是嘉興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不變初心。
如今,看嘉興的城景,市區1636戶居民徹底告別“拎馬桶”“筒子樓”生活,“城中村”全面清零,236處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得到系統提升,建成了一批“禾城驛·溫暖嘉”“幸福里”菜場和最美公交亭。

看嘉興的水景,2019年市控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為65.8%,同比提高24.7%,改善幅度全省第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1.3%,同比提高14.0%,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呼吸嘉興的空氣,2019年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首次達到80%,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比2018年增長4.03%,增長幅度全省第一。
感受嘉興的營商環境,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實現率分別達96.28%、95.75%;在全省首創“無前臺”政務服務新模式,“企業服務直通車”問題辦結率達96.8%,入選《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強……
不久前,嘉興秀城實驗教育集團鈞儒小學的學生觀看了網絡紅人李子柒帶來的《稻子的一生》視頻,深入了解了稻子的生長過程,學校還向全校師生發出“節約糧食光盤行動”的倡議。午餐時間,各班老師進行文明用餐指導,對于“光盤”的小朋友,還獎勵一張“光盤賞識卡”。嘉興文明之風,從娃娃抓起。
在秀洲區,一只“小綠桶”解了廚余垃圾分類和處理的大難題,街道向居民免費發放兩個帶有智能芯片的小綠桶,居民只需要在家中將廚余垃圾放入小綠桶,再將小綠桶放置到小區固定的易腐垃圾收集站即可,并實現動態管理。

市民歐女士對改造后的常秀街農貿市場贊不絕口:“現在的農貿市場除了環境好,還專門開辟了停車場,停車45分鐘免費,大大方便了我們這些上班族。”更讓她滿意的是,現在的農貿市場不僅干凈,管理嚴格,而且經營者的態度也有了變化,“謝謝”等禮貌用語在買菜時經常可以聽到,現在附近的居民都愿意到這兒來。
嘉興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嘉興市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努力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大領域全面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深化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高質量的全國文明城市,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讓文明的種子在嘉禾大地繼續播撒,浸潤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行為中,鐫刻在嘉興城市精神的最深處。